2024年4月20日  您现在的位置:文彧斋艺林网(05新版)>>·百家评论·追思·纪念《京俗人物王佐贤》·关增铸


  □ 追思·纪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
 北京民俗专家王佐贤先生,1911年生,王佐老,阅历资深,谦虚待人,为人表率,为同道所仰慕,今年是先生仙逝9周年,旧作回放,表示怀念。 (增铸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京俗人物王佐贤

    去年,去拜访王佐贤先生,送了我一本他写的《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》。严格说,二十年一代;他年长我好多,近八旬,算是隔代人了。但,总是那样谦和,礼遇他人,所以应该说是望年之交。
 从王佐贤先生那里,言谈话语,能体察到纯正的京俗方面的京腔、京调、味是那样的透彻。在这本书里反映这一类的事情不少,我看了,觉得在北京风俗轶事上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物之一了。
 记得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,在北京民族俱乐部举办一次“京俗”问题研讨会,参加的人,大大超过发出的邀请票数,这次研讨会主讲就是王佐贤先生,没想到北京竞会有这么多的民俗研究人员和民俗爱好者。听于岱岩先生讲“佐贤老,居京八十年,对京师风俗人情,轶闻轶事,历史掌故,皇宫王府,民间俗俚,历史兴衰,均占有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,素有‘北京通'之称”。这次,研讨会王佐贤先生谈到民俗轶事,衣物服饰,住宅园林,婚姻喜事,请亲访友的礼节概要:“请安”、“打横”到书籍典章,满族源流考,满族十大姓及京城驻防划界等说的引经据典,对到会的人提出的问题,例例回答,叙解清晰,恰如其分寸,不愧为长者身份。王佐贤先生,已是耄耋之年,在家每日坚持读史,写字
作画,他曾送我书画和诗作,作品很见功夫画得花卉,老干苍劲新枝出蓓蕾,笔墨神韵见风采,书法,字体韵味饱含苏,黄、米、蔡、右军筋骨,风流蕴藉又复鲁公体,深弥雄健。王佐贤先生常年积累,集古人成就而益於後学,晚年更眷慕张迁碑的返朴归真;乙瑛碑凛然洒脱;史晨碑敦成厚重;曹全碑天姿秀丽,他囊裹各体的优点,潜意研究而学无止境,真可为後来者的典范。从他的作品一看,便知非常人手笔,他累为书香世家,素有七叶金貂门第,景爱先生在书序中写到“故有金源世胄,铁券家声之称”。他随承家学,移尊就教,不入窠臼;先後授教于管平湖、樊与恬、徐燕荪得其笔意,意出其妙;山水画学萧谦中、吴镜汀、胡佩衡;花卉家传技法并得南田老人遗意,能出其志,意境深邃。
 在古稀之年再拓展力作,花卉、山水并能独辟蹊跷,我常见到在他画的作品上有一方闲章,阳文“大定华胄”。我对印章小有爱好,也好琢磨:觉得“大定华胄”其内涵颇有些意思,未得王佐贤先生应允,小作一翻考察;王佐贤先生是满族,老姓完颜氏,在“清”入关前,“清”曾称“後金”是相对於一一一五年我国历史上的“金”代,金朝奠基人金太祖女真族完颜部人。便知王佐贤先生为完颜氏後裔。
 “大定”应是金世宗年号(约为一一六一年)金代第五个皇帝完颜雍(在位二十九年)他和金章宗(一一九零年——一二零八年)算是金代比较有点做为的帝王,他们接受海陵王(一一四九年——一一六一年)教训;淫乱并对南宋不断挑起战争的一面。完颜雍用战促和减少金、宋事端,一一六三年败退宋军,一一六五年宋、金和议,史称“隆兴和议”,完颜雍倡导“南北讲好,与民休息”,史称世宗为“小尧舜”其孙金章宗完颜景(年号明昌)当代(指金代)诗人元好问的《甲子除夜》诗曾写道:“神功圣德三千牍,大定明昌五十年”这是金代比较能自我炫耀的时期和历史。这两句可能概括“大定华胄”其义的一部分吧!“华胄”是否还有其它层次的意思,我疑是:海陵王绘开封城图,建於燕地中都城时曾在中都城北“丰宜门”东,立的那块“蛟龙盘顶巨形石碑”前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:“十丈丰碑势倚空,风云犹忆下辽东。百年功业秦皇帝,一代文章太史公。”写的就是这块“开天启祚睿德神功碑”,寓意为文武兼备的金太祖阿骨打平辽树碑立传。这方闲章中“华胄”是不是“文华武胄”的意思或是有更高一层的境界,我就说不清了。这方印好在很有内容,现在治印,奏刀有出周玺质朴奇放的,有秦汉印章古朴的,也有唐宋九叠文上下回旋的,或随明代吴门各家等等,其他门派。在技艺上或錾或以刀代笔,立论凭说各有千秋;平整规矩的有,险仄出奇的有,粗放野逸的有,近年还有一些个别不沦不类的“新潮派”(这里除去书画、金石、篆刻大家和专家者外),就治印艺术技巧而论,很多也不乏是高水平,也正是因为是这个方面,确在技巧上兜圈子,未能超脱这个方面的格局,在继承我国文化传统的问题上却显得薄弱,在综合知识方面狭窄,显出先天不足而有返归“匠印”的趋势。我喜欢王佐贤先生他这方印,在於印文,内涵义广,深邃高古。小小方寸能融通古今,通史出典,甭小看这个方寸艺术,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面的宽窄,学问的深浅,修养的高低。
 王佐贤先生这本《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》概说了有清一代礼仪、习俗、军防、姓属方面的轶闻遗事。如果在详细一点,更能使人饱览那个时期“京华”韵味。据于岱岩先生讲,现在出书难,这本书能面世,几经周折,差点就黄了(出不成)。也是,这不象武侠书走红,专门搞民俗,相对讲还是有限,越详细,书出的越厚,出版社负担就越大,如今出书又受经济效益制约,就是王佐贤先生这本书,还费了很大周折。我得此书很高兴。平时我对“京俗”小有爱好,写些这方面的东西,订正轶事,随手既翻可以当作一本民俗小辞典参考,太方便了,这本《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》可以拾零补缺其它辞书不录的条目,此书对我受益非浅。

                 一九九一年夏於北京西郊三境寒舍


  
□ 1.2.3.4.5.6.7.8.9.10.11.12.  2005版 百家评论 点此进入  □□□□□
(网页)版权所有·北京文彧斋主办 网站主持人:吴秀华 电话:13126799984 信箱:wen_yuzhai@163.com
   本网站备案: 京ICP备05064029号 (2005-7-12)